(资料图片)
从智慧运动器材、家电、安防、到健康量测,加上汽车智能化程度提升,小小颗MCU(微控制器),几乎所有终端应用领域广泛,用量逐渐增加,尽管MCU产业已进入第二季的传统旺季,但电子业去库存化不如预期,加上国内疫情解封后终端需求不佳,红色供应链再度掀起杀价战,在半导体元件中,MCU成为杀价重灾区。
因客户以及代理商等各自库存居高,各IC厂商仍旧面临着较大的库存压力。据悉,国内MCU企业不仅大砍价降库存,更有当地上市公司喊出「宁可两年不赚钱,也要确保业绩与市场占有率」。
业内人士表示,MCU价格战持续上演中,产业间的相互竞争从未停歇。面对国企MCU来势汹汹,包括新唐、盛群、凌通、松翰、紘康等台厂都积极备战。
(图片来源:Digitimes)
台系MCU厂商表示,目前大陆中小型微控制器厂报价「真的很低」,现在为了更快速去化库存,并且维系客户关系,台厂只能忍痛牺牲毛利,在价格上让步一些以换取客户订单。同时,配合的通路商也有消化库存压力,会来要求让利,使其有更大的弹性可以着手刺激市场买气。
伟诠电财务长郭幸容发言称:“MCU来讲,因为他们本身就有在大陆发展,他们那边有生产自己的芯片,所以他们可能比较多使用他们自己的IC,目前还是要看客户的订单,因为现在库存有在消化掉一些,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急单。”
智璞产业趋势研究所执行副总林伟智表示:MCU的价格,大概从去年的第三季开始,持续地跌到像疫情前的价格,现在大陆厂商主要以削价的方式竞争,整体来说,还是库存的去化问题,还没有这么的明朗,短期间台厂的应对,还是以降价为主。
针对市场价格波动,有业者表示,近几年MCU价格历经大震荡,先是相互拉抬价格,最近半年来又开始大砍价,加上国内各类型业者不断涌入MCU市场,导致整个MCU市场竞争更加混乱。
台系MCU业者则对第三季看法普遍保守,认为客户端可以接受台厂产品报价比陆厂高一些。同时预期短期内牺牲报价,等自身库存降低到一定水位之后,接下来再向晶圆代工厂下单,将争取更低的生产成本,力拚守稳毛利空间。
即使晶圆代工厂不愿意在价格上让步,手上库存总有消化完的一天,到时候产品价格就会逐渐回到市场行情。
上一篇 : 【热闻】浪莎针织公司新增电池制造业务 浪莎公司新增电池零配件生产业务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